一個武漢海員的自述,我與海的故事
2018-06-11 文章來源:原創(chuàng)文章
曾有過許多次,想要講述自己與海的故事,但又猶豫,想是誰會懂得一名海員與大海兩個同樣神秘的角色的遭遇。就像《老人與?!?,或是《海上勞工》,人們總是希望與大海的相處能夠盡量的和睦,意境是想象中的美好,這當然可以。但是,喜怒無常的大海絕不僅僅只是一面,它無時無刻不在向你展示一種神秘未知的力量。
我的故事也許只是滄海一葉,那要從兩年多以前說起,也就是2014年8月。直至現(xiàn)在,我還能依稀記得第一次踏上那條與我結(jié)下深厚緣份的大海輪時的情景,我們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飄搖,一起進進出出過多少個港口。有時愛它,也有時恨它,總之我對它藏著無比深沉而久久不曾與人提起的情感。
當然,我對自己的航海生涯早早有了準備,三年的大學專業(yè)學習,同時還有實踐,總之交通學院出來的海運學子在別人眼里是不會差的。但還是不可避免剛到船上時的那種迷茫。那時船??吭跇非鍨衬硞€電廠的碼頭,時值南方的八月天,那段從電廠門口到船上的路奇長無比,后來走得多了才習慣。
記得頭幾天我只會呆在自己的房間里,也不知該干什么去哪里轉(zhuǎn)轉(zhuǎn),好比新兵蛋子哪會去熟悉戰(zhàn)場呢。直到開航那天,記得離開碼頭的解纜作業(yè)也沒讓我參與而只是看著。那時候正是最炎熱之時,我的航海生涯做的第一件事讓我畢生難忘,是去搬運油漆,船其實是個大鐵家伙,如果沒有油漆包裹著,鋼鐵暴露在空氣中會很快生銹。
十幾升一桶的可比水重多了,在近兩百米的船上從船尾搬到船頭,加之天氣暴曬,沒有經(jīng)驗的我很快感到體力透支,在活干得差不多時卻無奈向水手長打了退堂鼓。而如今,在很多時候都要獨當一面的我看來,那時候的自己,真是稚嫩太多。
大致所有行業(yè)都有首先實習的慣例吧,我那八個月的實習生活確實能用坎坷來形容,身體的心理都是有壓力的。
跑船的實習水手沒有值班的職責或者說是資格,那時候幾乎天天干活,值班的技能當然也得學,那就自覺地跟在老師傅們的后頭看著并學著做。至于值班,是一種對船舶狀況控制的能力,并不是一時就能學會的,定要花時間去揣摩、領(lǐng)悟。
每每想起那段揮灑汗水如雨的日子,記憶猶新的是那兩套工作服都破開了襠,又再縫上,沾滿洗不掉的油漆和牛油自不必說,更難忘的是最終結(jié)束實習水手生涯而頂班成為水手的復雜心情,那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就連如今的自己也不得體會了。
然而去往公司開調(diào)令成為正式水手的那段路也是崎嶇無比,我不會忘記那是在溫州洞頭區(qū)狀元岙某碼頭到位于寧波的公司,前者是在手機地圖軟件里都找不到的地方,去和回同樣都是問題。
之后的工作生活則似乎是進入了正軌,也許也側(cè)面反映出我那段實習生活的收獲頗豐。雖然總是被經(jīng)驗豐富的老水手挑毛病是在所難免,但一直也勤勤懇懇地工作著,同時也學習著。理論上,我們船的最低配員是有三本高級值班水手證書,但是實際工作中會有五到六名水手。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配員要求,恕我不能一一列舉??傊?,此時我已成為其中一員。
船舶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個人要為家里做出貢獻的同時還得注重與其他家庭成員的和諧關(guān)系。這是外行人可能不會注意到的事情,這也是此行業(yè)的獨特之處,因為這其實并不容易。而船上的人都魚龍混雜,本就來自五湖四海,我想除了還沒有過外國同事,其他哪里的都會有。且船員的流動性很強,體現(xiàn)在用人單位和船舶兩個地方。
有時候我認為這不是競爭激烈導致,而是因為就業(yè)機制不健全。但是這對我的工作生活沒什么影響,好比船一旦啟程就沒有回頭的道理一樣,我們一直朝著目標前進著。
在我看來,海上生活可以是很豐富的,也可以是很枯燥的。這里有圖書室,有健身房,可能還有其他你想不到的,但你可以從來不去關(guān)顧它們,這也沒什么大礙。
但我認為海員有大量的剩余學習時間,只是看你把握多少了。當然伴隨著航海生涯的是我到過多個沿海城市,很顯然那會是我第一次來到過這些“新大陸”,其中每一個我都會努力去記在腦海,但是去的多了,恐怕會一時忘卻,只可能在偶爾想起。
所以我會每天寫日記,本就富裕的時間貢獻一點給日記,那么日后也會是一份不菲的財富,我想日記里總不會遺漏那些我到過的“新大陸”了吧。同時我也幸運地能夠走過一次國際航線,那是2016年的5月份,我們在國內(nèi)裝了五萬噸滿滿的各式鋼材,首先路過香港外海域加油,這是走遠洋路線的船舶的慣例,一來這里順路,當作半路補充燃料,二來這里多是走私油品,價格低廉。
總之我們經(jīng)歷了二十多日才來到泰國芭提雅的錨地,雖然是在海上拋著錨卸貨,但船上的安排是人性化的,我們并不是只能隔著海水遙看這個充滿異國風情的旅游城市。
由于芭提雅的旅游價值亦或是其港口建設(shè)工業(yè)落后,他有的碼頭并不多,大多來到這兒的船舶只能停在海上卸貨,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旅游代理人,他們會做從船上到芭提雅的一條龍服務(wù),當然服務(wù)不局限于旅游。于是我們也同樣有此經(jīng)歷,船上所有人員分兩批次去到這個即來泰國不得不去的地方。結(jié)果不虛此行,這將會是我的日記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而之后回國順道在菲律賓某小島上裝運了煤炭而歸,那個小島人跡罕至,道路崎嶇,加之當時兩國關(guān)系不好,政委建議我不要走遠了路。
和大多數(shù)海員一樣,我也不會永遠只在一條船上工作,但海員都會有技能習慣,也就是在一條船上工作久了,習慣了那里的工作環(huán)境,有了一套工作方式。當去到另一條船時又會是完全不同環(huán)境,適應的過程是堪稱艱難甚至有些痛苦的,其程度取決于船員自身的技術(shù)和經(jīng)驗。
對于我來說,從事航海事業(yè)的年頭算較短的,但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深知這條路若要走下去是無邊無際的。如那些優(yōu)秀的船長給人印象都是花白的胡須,還有堅毅的眼神,給人一種無比可靠的感覺。因為,無論在何種狀況下,船長都是船舶的絕對權(quán)威,對船舶的一切負責。至少讓我深刻地明白,一個人不管深處何處,責任感都是絕對首要的。
我國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強國戰(zhàn)略,旨在成為開發(fā)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擁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家。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吸取了歷史的教訓,深刻地認識到,不了解海洋,不爭取海洋權(quán)益,甚至閉關(guān)鎖國,后果是再一次被來自海上的強大勢力敲開國門。從這一方面來看,咱們海員正是這一目標的先行部隊!